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疫情,我们该如何抉择专家意见?丨九派时评

梅明蕾 九派评论 2024-06-28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梅明蕾  


事实上,即便是货真价实的专家,面对新状况频出的病毒和疫情,也难次次都作出“一锤定音”的结论,而是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在深入分析和谨慎判断的基础上,逐渐修正、完善以往的意见。如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性大小、重症和死亡风险波及的人群等方面,就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认知。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有关救治、预防等方面的信息满天飞,占据热搜头条,已然形成了一个传播强劲的舆论场,也显示了公众定向的旺盛需求。

 

日前又有自媒体发出呼吁,建议专家们不要提建议了,这“建议”短时间内成为“沸点”,一定程度上或反映了民意。


 

不要专家们再提建议,显然是一个气话。疫情如此严重,病毒又是新种类,无论是事前预防还是病中治疗,公众都急需专业上的指导,正常情况下,相关专家成为稀缺人士才真实,哪里还会避之惟恐不及。出现这样的“气话”,自然事出有因。

 

有些专家所提建议或是不切实际的隔靴搔痒,或是时过境迁的马后炮,或是人云亦云的信口道来。总之一句话,“不靠谱”的建议,让专家成了“砖”家。公众切盼雪中送炭之时,耗费珍贵的注意力资源,于信息汪洋中无所获,心中有所抱怨,自然可以理解。

 

不妨顺着专家发言的过程继续探究一番。专家意见的传播,总会依一定载体或渠道:或以权威发布的方式,由大众传媒统一播发;或经大量自媒体依法依规广而流布;更有通过微信等载体各说各话的人际传播,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从公众经验不难判断,一般而言,专家层次和信息价值较高、信息来源较可靠的发布,多由主流大众传媒承担,由媒体性质及信息把关的严格程度所决定。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自媒体及人际交往无疑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只不过其传播行为因媒体资质和信息来源的不同,其权威性和可靠性也有差异。因此,来自各个渠道层次不一的专家,又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发表意见,无意中便形成了众声喧哗的局面,其海量信息中的同质化、低值化及不确定性在所难免。

 

当下信息的传播形态如此,信息受众方即广大公众则更应本着理性的态度和眼光来对待包括专家建议的这一切,尽量摒弃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事实上,即便是货真价实的专家,面对新状况频出的病毒和疫情,也难次次都作出“一锤定音”的结论,而是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在深入分析和谨慎判断的基础上,逐渐修正、完善以往的意见。如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性大小、重症和死亡风险波及的人群等方面,就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认知。

 

公众应看到这种变化,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整合经过检验的重要信息,使自己的认识更有定力,这样,也能使疫情防控的舆论场变得更加有序。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更多时评 / 关注我们


往期推荐01 变相要求学生买平板:智慧教育成本不能让家长“一肩挑”丨九派时评
02
  职业教育不是“低层次教育”丨九派时评
03
  新冠更名,我们也该改换心情丨九派时评


九 派 新 闻

出品编辑  木姗


其他平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